50年来,新中国邮票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效果、丰厚的文化底蕴受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广泛喜爱。邮票的怡情、益智、陶冶情操的功能和其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以邮票为主要对象的集邮活动蓬勃展开,集邮文化不断发展,邮票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不仅如此,新中国邮票还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走向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成为世界人民认识我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解放前,邮票在社会上不受重视,邮票的社会影响、邮票发行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都很低,美术工作者不愿意设计邮票,一般人不乐于从事邮票发行工作。解放以后,邮票发行主管部门在满足邮政业务需要的同时,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扩大邮票的社会影响。
首先,以组建邮票发行专门队伍为契机,在短短几年中,邮票主管部门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邮票发行管理体制,使邮票发行工作的选题、设计、雕刻、联系运输、分发、售卖各环节联成一体,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邮票发行工作的效率;同时,邮票发行主管部门逐渐组建起了本部门专职的邮票设计、雕刻、管理队伍。这对提高新中国邮票的质量、扩大新中国邮票的影响以及繁荣新中国邮票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选题上进行积极探索,使邮票题材不断丰富。新中国成立时邮票选题内容是围绕宣传新中国的光辉形象而选择的。随后,为了适应宣传的需要,我国开始发行特种邮票系列,它的发行扩大了邮票选题的范围,奠定了新中国邮票选题内容的基本模式。
再次是提高邮票印刷质量。解放前,我国的邮票一般是在国外印刷,质量较低。解放后,我国邮票印刷使用的是胶版和雕刻版,印制水平较高,但印刷手段单调,无法满足邮票对色彩的需要,特别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不少邮票不能及时印制。为了提高邮票的印刷质量,1959年北京邮票厂建成投产。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邮票印刷技术设备,印刷手段齐全,是以雕刻版、影写版、胶版和影雕套印为主要特色的邮票专业印刷厂,它为我国邮票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至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新中国邮票的第一个繁荣期,具体体现在邮票发行管理体制顺畅、高效,邮票发行工作者热情高、干劲大;邮票内容丰富多彩,设计风格多样,出现了如“林业建设、金鱼、菊花、唐三彩、丹顶鹤、蝴蝶、黄山风景、熊猫、牡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运动会”等大量精品邮票;邮票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集邮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集邮杂志创刊,邮展形式多样,我国邮票事业呈现勃勃生机。
“文革”十年是新中国邮票事业遭受挫折的十年,1969年在国内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销票行动,我国历史上发行的各种邮票以及各地收藏的外国邮票,除少量留存外,一律销毁,新中国邮票事业蒙受巨大灾难。到“文革”后期,一些被打乱、被取缔的制度、措施因迫于形势的需要,进行了有限的恢复。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我国邮票事业得到发展,并出现了新中国邮票的第二个繁荣期。邮票发行满足了邮政、集邮业务的需要,邮票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集邮事业呈现勃勃生机,集邮杂志复刊,集邮出版社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并成为国际集邮联成员;以邮票为媒介的对外交往日益增多;邮票设计风格、印刷方式多样,涌现了如“云南山茶花、东北虎、台湾风光、益鸟、峨眉风光、梅花、中国女排获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大量精品邮票;从1980年起,每年进行最佳邮票评选,佳邮评选成为全国规模的评选活动之一。
8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邮票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中介作用日益明显,每年,不少地方以发行本地区题材的邮票为契机,举办各式各样的邮票展览、邮文化节、邮票首发式,以邮票搭台,大唱经济戏。同时,邮品交换、集邮品市场、邮品拍卖也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不断发展起来。
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新中国的邮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1、重视宣传。宣传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斗争史;宣传我国悠久的历史,介绍光辉灿烂的文化;宣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介绍伟大祖国的自然风光、丰富物产、珍稀动植物以及天文、原子能、航空航天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内容十分广泛。
2、富于时代感。在新中国成立时,邮政主管部门及时地发行了三套纪念邮票,将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盛况浓缩在方寸中;随后又以天安门、国徽、五星红旗、毛泽东主席像等国家的象征为题材,以突出宣传新中国的光辉形象,宣扬100年来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的豪迈气概,成为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迎接新时代的真实写照;此后,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邮票上出现了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平运动、一五计划、中苏友好、农业合作化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围绕思想大解放、向科学进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选题,突出对经济建设的宣传。
3、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邮票发行过程中,邮票发行主管部门及邮票发行工作者对邮票发行的特点、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力求使邮票发行工作科学化。为此,他们创立了邮票志号制度、计划发行制度,并培养了一批设计、评审邮票的专家认伍。
不仅如此,邮票主管部门还将邮票设计、印制等环节联系在一起,便于邮票设计印制人员相互研究、共同配合,提高邮票设计印制质量。
50年间,新中国邮票形成了有特色的发行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纪严特宽。纪念、特种邮票是我国邮票的两大类别,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特种邮票是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在50年的邮票发行实践中,一直把握着这样的原则,要求纪念邮票的发行要严格选题内容,而特种邮票的选题内容范围则应广泛。因为纪念邮票的选题内容更严肃,政治性更强,往往涉及国际、国内重要的、有巨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因而在纪念邮票选题内容、报审、设计、发行日期等方面都应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对纪念邮票的选题更为慎重;而特种邮票的发行在邮票的选题、内容安排及发行时间上相对自由得多。这一原则是五十年来新中国邮票发行实践中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则。
2、始终坚持正面宣传,突出宣传成就。新中国成立前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饱受灾难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反抗内外敌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许多动人事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一次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犹如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理想教育的好材料。我国邮票从古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古代文物、古代名人等多角度向世人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就,帮助人们认识伟大祖国的历史,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我国邮票还对伟大祖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优良传统、革命斗争精神进行宣传,介绍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物产等;介绍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十分重视从正面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就。总之,我国邮票内容总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总是用美好的事物去教育、陶冶、感染人,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催人奋进。
3、纪念著名人物的原则。著名人物是邮票选题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发行的纪念人物邮票中,凡是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都可以成为纪念邮票选题内容,在邮票发行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下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遵循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全国解放后,不以领袖名字命名街道,不为个人祝寿”等决议规定,也不为在位的领袖发行邮票;不发行在世的著名人物的纪念邮票,而发行已故的著名人物的纪念邮票;在对名人的纪念中,一般按照我国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只纪念诞辰日。
4、名画家的题名、印章不出现在邮票上。邮票虽然也是美术作品,但邮票的设计有别于个人的创作,是设计者按照邮票发行主管部门的意志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邮票发行是国家主权的行为,不是某一人或几人的行为。
纵观新中国邮票的50年历程,可以看到,一张小小的邮票,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邮资或个人收藏,它反映了新中国邮票发展的面貌、规律与特色,更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与进步。